網站LOGO
                        首頁 > 新聞 > 燃料電池 > 小鵬飛行汽車飛起來了,然后呢?

                        小鵬飛行汽車飛起來了,然后呢?

                        來源:蓋世汽車 瀏覽次數:2821 發布日期:2022-10-17

                        10月10日,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旅航者X2在迪拜完成了海外公開首飛,這是繼迪拜民航局為X2頒發特許飛行許可后,首次在當地進行公開飛行展示。

                        小鵬汽車副董事長、總裁顧宏地表示:“X2這一次在迪拜進行的飛行展示,是小鵬匯天首次走出國門、真正意義的海外公開首飛,為我們下一代飛行汽車的出海奠定堅實基礎?!?/p>

                        事實確是如此。對于飛行汽車,仍不乏眾多行業人士認為其是空中樓閣或鏡花水月。早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就曾將飛行汽車形容為帶輪子的直升機,并且不相信其能夠占據天空。他認為,無論是環保問題,還是安全問題,都會制約飛行汽車的發展。

                        面對質疑,在今年6月份,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回應道:“很多人都不相信飛行汽車可以做出來,要想最后說服他們,只有一個方法,真正做出來并且親眼(讓他們)看到?!钡惭a充道“再給我們幾年?!?/p>

                        時至今日,屬于小鵬汽車的X2這臺飛行汽車已然飛入天空,并在一定程度上兌現了何小鵬三個月前的諾言。但讓飛行汽車出現在大眾面前,并且親眼看到它飛起來,還遠不是小鵬飛行汽車的終點。下個階段,小鵬飛行汽車還要繼續面臨眾多問題:產業鏈構建、技術迭代、制造成本、售價市場接受度、商業化等等。

                        小鵬汽車要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如此燒錢的飛行汽車項目,小鵬汽車還有力氣折騰嗎?其是否能給飛行汽車賽道的后來者提供一個具備參考價值的范本?

                        小鵬飛行汽車下一關

                        實際上,小鵬飛行汽車X2是在萬眾矚目中“飛”起來的。畢竟在此之前,失敗的飛行汽車案例比比皆是,這也是業內對飛行汽車持懷疑態度的原因之一。

                        就在近期,知名飛行汽車公司Kittyhawk在推特上宣布即將關閉。有分析人士稱,Kittyhawk的失敗是因為其遲遲無法找到合適的商業化模式,沒有足夠的資金“燒錢填坑”。

                        然而就目前來說,Kittyhawk倒在尋找商業化模式的路上并不是飛行汽車企業的“通病”,因為大部分飛行汽車機型尚處于飛行測試階段,距離規模上市還很遙遠,探索商業化也還為時尚早。且就飛行汽車本身,押注這一賽道的廠商們還需要解決很多基礎問題,首當其沖的便是飛行汽車的安全性。

                        從技術角度來看,要保證飛行汽車的安全,對飛行汽車搭載的傳感器的要求很高。比如在飛行汽車起降和飛行過程中,傳感器需要對周圍環境做出準確判斷和應對氣流干擾,還要面對三維環境、抗噪音干擾、監測距離要做到500米以上,然而現有傳感器技術很難滿足這一要求。

                        在飛行汽車飛起來以后,還需要考慮續航問題。

                        2021年,美國賓州大學電化學發動機中心王朝陽團隊研發出更加適用于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的熱調控電池,相關成果發布在《焦耳》(Joule)雜志上。論文指出,飛行汽車的電動電池需要克服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快速充電、長循環壽命和高安全性等多個方面的問題。而最具挑戰性的是,“高能量密度會降低充電速度,而快速充電通常會減少充電周期?!蓖醭柦忉尩?。

                        小鵬飛行汽車旅航者X2,其實際續航最高為35分鐘,極速130km/h,飛行高度為1000米。對此續航能力,有聲音表示:“這意味著在天上飛70公里就要落地找地方充電?!钡鄬τ谌毡維kyDrive SD-03概念飛車在滿電續航的情況下只能維持5-10分鐘續航來看,小鵬飛行汽車在續航能力上取得了一些進步。

                        小鵬飛行汽車飛起來了,然后呢?

                        但若是想要開發出能量密度更高、充電時間在5-10分鐘的電池,所需投入的時間、人力、財力更多。且從供應鏈上來看,飛行汽車每個部件都需要從零開始進行技術積累,打造一臺飛行汽車需要從電池、動力系統、飛行控制系統、航電系統、通訊系統、導航系統以及整機結構等多個環節入手,其難度不亞于新勢力造車。

                        從今年半年報來看,2022年上半年小鵬汽車依舊虧損,其凈虧損為44億元,同比下滑122.28%。對比來看,小鵬汽車2021年虧損49億元。換言之,僅2022年上半年,小鵬汽車的虧損金額就達到了2021年全年的90%。

                        但在2021年10月,小鵬匯天完成超5億美元A輪融資,投前估值10億美元,創下亞洲飛行汽車領域的融資紀錄。這些資金或許能夠支撐小鵬汽車繼續研發飛行汽車,但其是否有財力能夠長時間消耗還不得而知,且長時間線的投入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飛行汽車的商業化進程。

                        在商業化場景方面,目前行業內大部分觀點認為飛行汽車最佳的應用場景在B端,但小鵬匯天堅定走C端路線,要將飛行汽車賣給普通消費者。

                        根據何小鵬在2021年小鵬汽車科技日上的說法,小鵬的飛行汽車將會在2024年開始量產,售價或許不到100萬元。從當前眾多車企給出的官方消息,吉利飛行汽車售價預計在200萬元以上,此前全球首款公開銷售的飛行汽車PAL-V,其價格高達售價為49.9萬歐元(約為人民幣400萬元)。

                        換言之,能買得起百萬元以上的飛行汽車產品,這些消費者必然不“普通”。

                        飛行汽車:車企新一輪爭奪賽?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供應鏈、技術研發、資金消耗還是商業化模式,這些都不只是小鵬汽車一家需要獨自面對的問題,而是眾多參與飛行汽車賽道廠商共同的難關,畢竟這一賽道已經涌入眾多玩家。

                        相關行業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0多家企業參與到飛行汽車的布局。截至2022年9月,在飛行汽車領域的參與企業包括:航空業的霸主波音、空客、貝爾、巴西航空工業和卡特。

                        跨國汽車企業的豐田、奧迪、戴姆勒、保時捷、通用、現代、大眾等;中國汽車企業的小鵬、吉利、長城等。

                        除此之外,還有美國JobyAviation、德國Volocopter、德國Lilium、日本的SkyDrive、英國的Vertical,中國的億航智能、峰飛航空、瑋航科技等新興飛行企業。一些互聯網科技企業也投入其中:騰訊投資了德國飛行汽車公司Lilium;谷歌聯合創始人佩奇投資創辦了KittyHawk;Uber也曾大手筆投向飛行汽車領域。

                        顯然,在飛行汽車這一領域,其中不乏眾多車企的身影。當一個新的風口出現,率先入局搶占“坑位”是企業分食資本市場蛋糕的第一步,然而這只是開始,是否能夠實現技術突破并且形成不可替代的優勢才是企業存活下來的關鍵。

                        就國內而言,從公開資料顯示,不少企業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相關技術的研發。

                        作為國內最早入局的玩家之一,2017年,吉利全資收購了Terrafugia。兩年后,吉利再度聯手戴姆勒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入股德國飛行汽車公司Volocopter。除了瘋狂并購之外,2020年9月,吉利還聯手工業無人機公司傲勢科技共同組建了無人飛行器品牌沃飛長空。

                        沃飛長空業務涵蓋無人機和載人eVTOL,致力于低空智慧交通商業化運營,專注于包括新能源、垂直起降和智能集群控制在內的新一代低空出行飛行器的技術發展,發力低空物流與空中出行兩大市場。

                        在低空物流的應用場景中,沃飛長空期望通過低空物流突破傳統地面物流配送時效限制,實現覆蓋亞支線領域(500千米以內)的高時效點對點物流新服務;在低空出行方面,沃飛長空期望以4到5倍的出行效率與經濟的出行成本,提供城市群內的快捷空中出行服務,打造城市集群1小時高效交通圈。

                        在產品方面,今年8月,沃飛長空推出了獨立研發的純電垂直起降5座eVTOL——TF-2。據悉,TF-2采用純電動力,新能源零排放;無需跑道,垂直起降;低噪音,不擾民,可支持規?;鞘羞\營;智能化程度高,具備任務自動規劃建議和全程電傳輔助駕駛能力;全面適航,安全性高,10-9/h的等級安全性指標,DAL-A等級的設計保證。

                        英國航空巨頭羅羅公司發布報告稱,亞太地區國家將在2030年之前實現城市空中交通服務,到2030年亞太地區有望擁有超1000架垂直起降的電動飛機。

                        摩根士丹利等機構預測,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的產業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到2050年,全球范圍內將有近10萬架飛行汽車用作空中出租車、機場班車和城際航班,僅亞太地區的AAM服務收入可達369億美元。

                        顯然,飛行汽車是一片十分具備發展潛力的市場藍海,中國企業必然不能缺席。

                        不讓“特斯拉的故事”重演

                        眼下的飛行汽車,就像是早前的電動汽車。

                        實際上,在特斯拉之前,早有車企對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進行過試探。但由于對技術革新重視程度不夠,直到2018年業界依然對造車新勢力持較為負面的態度。特斯拉抓住技術革新的機遇,市值一舉超過9家傳統車企巨頭之和,成為了如今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頭。

                        中國車企不能錯過這一次飛行汽車革命的新技術高地。且在電氣化轉型與供應鏈紅利下,車企們積累了不少經驗。飛行汽車上采用的許多技術都與電動汽車十分類似,包括激光雷達、攝像頭、自動駕駛算法等。

                        目前,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飛行汽車產業發展。

                        2022年3月,交通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要求部署新型載運工具研發,部署飛行汽車研發,突破飛行器與汽車融合、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等技術。

                        《“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等相關政策的發布,面向小型航空器初步構建了保障安全、分類使用的規章體系,也在基礎設施建設、政策環境構建等方面,為未來飛行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與保障。

                        2021年7月,湖南省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全域低空開放試點省份。相關新聞報道顯示,湖南省在開放低空空域后,以文化體育、旅游觀光等為主的消費型通航業務發展迅猛。

                        此外,在全球范圍內,我國在飛行汽車領域的專利積累成績也相當亮眼。

                        日本專利廳整理發布的全球第一份以飛行汽車為主題的權威報告顯示,從國家來看,中美齊頭并進領跑全球。2012~2018年期間,有584項飛行汽車相關專利在美國提交申請,574項專利在中國提交申請,有307項專利在歐洲提交申請,隨后依次是日本和韓國。

                        從企業來看,同期內,中國公司大疆創新專利數量排名世界第一,前十強里美國企業占據八席,例如亞馬遜科技、貝爾直升機、沃爾瑪、優步等。第三,最大的黑馬玩家——佛山市神風航空科技公司,專利申請量位居世界第三,且在充電電池相關專利申請量上排世界第一。

                        從飛行汽車的機體來看,中國在受關注最多的多旋翼型方面申請的專利最多,高達232項,美國次之,申請了148項,歐洲則僅有46項。在飛行汽車翼方面,中國申請了345項相關專利,美國申請了292項專利,歐洲申請了80項。

                        在電動馬達方面,中國申請335項相關專利;美國申請281項;歐洲申請82項。在充電電池方面,美國申請了241項相關專利,中國申請了238項專利,歐洲申請了61項專利。

                        尾聲:

                        五源資本創始合伙人劉芹在和何小鵬討論公司下一步長期發展策略時說到:“中國科技公司發展戰略的內部驅動力,是要敢于尋找有巨大社會價值的商業問題,并大膽投入研發,做有世界級競爭力的創新嘗試?!?/p>

                        資本愿意嘗試飛行汽車這一全新領域,支持這一賽道的企業對未來提前探索,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意義。作為關鍵技術的引領者,企業對電動航空技術的探索,也會刺激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新型輕量化材料、空氣動力學設計等多個領域的技術進步,無論是對飛行汽車還是電動汽車,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國家,都是一舉兩得的利好之舉。

                        相關新聞: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亞洲新能源汽車網www.ceramictiledepot.com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亞洲新能源汽車網www.ceramictiledepot.com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亞洲新能源汽車網www.ceramictiledepot.com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3、本網部分文章系轉載,轉載均注明來源,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所表述意見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如涉及版權及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本網擁有最終解釋權。
                        點擊排行
                        關于我們

                        網站介紹

                        合作客戶

                        誠聘英才

                        聯系我們

                        服務項目

                        金牌會員

                        品牌廣告

                        網站建設

                        公眾號
                        微信群
                        QQ群
                        聯系我們

                        0755-21036319

                        我們隨時等待您的來訪!

                        24小時在線客服

                        www.ceramictiledepot.com 深圳市貓頭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ICP備案:粵ICP備18000966號

                        欧美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